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43章 公开斩首

得知这一消息,高远如释重负,心中的困扰终于得以化解。加之科举舞弊案让他心神不宁,此刻他愉快地下令,赏赐杨真及其将士一千万两白银。

此时,高远透过这些事件深入剖析朝廷的现状。他以武力奠基,朝廷之中英勇将领众多,但文人儒士则颇为稀缺。整个国度崇尚武勇,这样的体制并非全然失衡,只是缺少均衡。

因此,面对这天地失序的动荡,高远决心在未来的日子里寻找对策,平衡武力与文化的冲突。

毕竟,征服疆域艰难无比,而守护它则更为艰巨。武力夺取天下,而守护则需借助文士们的智慧,让他们在王国内部调和纷争。

唯有刚柔相济,王国才能稳固,才能在漫长的岁月中屹立不倒。高远的帝国并非自虚无中诞生,而是承袭了刘备遗留的领土,基于他的基业,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王国。

初创时期,帝国看似轻松崛起,却也滋生了诸多隐患。刘备昔日统御的区域,人民与官吏的思想相对陈旧。而高远接替为领袖,没有动摇这既定的社会秩序。

故而,新颁布的改革举措在各地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抵触。人们受旧观念影响,难以接受变革。同时,众多臣子曾追随刘备,如今在高远麾下任职,但他们的心并不全然归属高远。谁能保证,他们不会觊觎高远的位置,就像他当初取代刘备一样?

正因如此,高远急于推行科举,他渴望在朝廷中拥有更多亲信。通过科举选拔的人才,若能为高远所用,他们将成为高远的忠实臂膀,协助他在政事中行进,减少暗中的阻碍。

管理帝国本就是一项艰巨任务,而在战争的压力下,高远无法全心投入国家治理。因此,帝国初建时,赵守贺这样的叛逆之徒层出不穷。

高远深知,赵守贺仅是其中之一,他的不幸在于缺乏耐心,无意间触怒了高远。因此,面对诸多挑战,高远期盼邻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能暂时避免冲突。

攘外必先安内,他亟需解决国内的问题。待隐患消除,国力强盛,他就能向敌人展现自己的力量。

很快,第二日午时临近,虽还未到行刑时刻,菜市场已聚集起大批围观的民众。他们窃窃私语,讨论着这桩事件... ...

"你知道吗?在今日的刑场上,竟有两位朝廷重臣和一位吏部尚书之子即将面临死刑,这实在是令人震惊。”

“是吗?他们究竟触犯了何等禁忌,竟引来如此严厉的制裁?”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